牛都講得,無理由膠就唔講得

商報評論員李明生

港粵合作好戲連台。繼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近月率百人工商代表團次第訪問珠三角九市后,昨日廣東省副省長萬慶良率九市領導一行逾百人又齊聚本港,出席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和有關落實「珠三角規劃綱要」的交流會。雙方互訪之密、人數之多、陣容之「牛」,前所未見,足見兩地政府對加強港粵合作的緊迫感和重視程度。

唔睇《香港商報》,我都以為自己聽錯,唐膠年為表親切,竟然用「牛」呢個潮語,佢知唔知呢句中國潮語嘅起源架。

「牛」呢個字,係將「牛逼」或「牛B」簡化,而「牛逼」原來嘅字係「牛屄」,根據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辭典,呢個字係指女性生殖器官,可謂唐膠年繼條條fing後另一力作,相信中國聽眾一定聽到O晒嘴。

唐膠年連見官都夠膽講個牛字,咁議員喺議會講仆街,濕濕碎喇,如果有人喺立法會講膠,更加應該合法化,膠同英文Plastic通喎。唐膠年把口之爛,連曾爵士嘅狗嗡辯論都自嘆不如,曾爵士只識廣東粗口,而唐膠年連國語粗口都講得掂,分分鐘佢上中南海打人小報告果陣,粗口連篇,融匯上海同北京粗口之大成,可惜小弟此等小民,無緣欣賞唐膠年嘅絕技。

8 則迴響

Filed under 中國政治

8 responses to “牛都講得,無理由膠就唔講得

  1. Fong

    我在場,可以好肯定同你講,講「牛」的是萬慶良。

  2. martinoei 黃世澤

    整件事是萬慶良講了牛,然後唐膠年用牛來回禮

    這更有失體統,立法會議員講不該就書面投訴,萬慶良講了牛就不用投訴,雙重標準至此不如去填海吧。

  3. 雖然"牛"的出處是從粗口演變出來, 但現在在大陸, 說人"牛"不算粗口, 極其量只算是比較口語化而已.
    不過說人"牛"不一定是稱讚人了不起, 它還有另外一個用法, 就是諷刺人家很傲慢, 擺官架。
    “牛"這說法粗倒不算粗, 但在實際上很多時是用來諷刺別人的. 唐唐見人說牛, 他人學舌照講如也, 我在新聞聽到時都打了一個突.

  4. 陣容之「牛」,前所未見
    不如用:
    陣容之盛,前所未見
    比較恰當.

  5. world traveler plus

    Quality Alchemist: 早年有專題節目講時下年青人唔識表達,節目中有位中文教師要學生形容薯片如何好食,當時學生先發現懂得嘅詞匯唔多.原因?都用來用去都係幾個字詞泛指正面感覺(例如 “好正", “好得", 可指任何感覺良好的東西: 問"遊行好唔好玩" 答"好正";問"你部新車點呀",答"好正"; 問"按摩師傅手技如何?"答"好得";問"部新上影電影好唔好睇",答"好得")

    如果官方場合都在牛,而牛又係一字多解,禁同年青人常用 “okay 喇" ,或 “o喇"(之前對方通常問"O唔O"), 有乜分別.

    林忌講左"狠抓", 董生年代用 “打造" (發展,建立,開拓,建造), 大家要用嘅詞匯越黎越少.

    當年港督新年聞告尚有用 “我同我內子恭祝大家", 九七後出世的香港年青人,唔知有幾多人知乜野係 “內子"

  6. bittermelon: 台灣講「屌」字都唔算粗口添,咁不如香港立法會都講下﹖

  7. RE:方潤
    香港人出了名是偽君子,恐怕不會容忍。

  8. 不必這樣詮釋吧。

    有俗話歸有俗話,明清小說也會有段子說某某很牛,意指硬派,固執,堅強。把牛解作強,早於牛逼這個近十數年才冒起的俗語。

發表留言